当前,诈骗犯罪形势日益严峻。网络诈骗、电信诈骗的内容可谓花样百出:银行卡e令升级、购车退税、绑架勒索……各种骗术的迷惑性很大,老百姓受骗中招率直线上升。为此, 泰安网制作专题,帮助大家了解各种诈骗骗术,防止上当受骗。

  当前,电信诈骗犯罪形势日益严峻。电信诈骗信息、诈骗电话的内容可谓花样百出:网络购物诈骗、购车退税、绑架勒索……各种骗术的迷惑性很大,老百姓受骗中招率直线上升。在此,办案民警为您逐一解密近期发生的远程电信诈骗,以防止遇到类似情况上当受骗。

冒充公安局、检察院、法院工作人员谎称您家电话高额欠费并涉嫌重大犯罪的诈骗手段。

犯罪嫌疑人多选择独自在家的中老年群众……

网络炒股诈骗是现今我市主要成案的另一种诈骗案件。

犯罪嫌疑人在网上制作虚假股票投资网站,利用现今股票指数较低,炒股人均抱有“抄底”赚钱的心理……

以打电话谎称孩子被绑架或在外受意外伤害、突发急病要求汇款。

利用孩子上学离家较远,直接拨打家长电话,索要赎金……

打电话冒充事主远方同学、同乡、朋友等名义冒充熟人诈骗案件。

骗子先给事主打电话称是事主外地的同学、同乡、朋友,以“想想我是谁”等语言让事主自猜他是谁……

利用登报纸或发短信形式发布办理小额无抵押贷款虚假信息。

一旦和骗子联系,对方即要求先付利息再提供贷款,让事主把钱汇到提供的账号中……

打电话冒充税务人员称对事主的住房或车辆予以退还税费。

利用非法路径获知事主购房、购车信息,冒用税务机关工作人员称可退还部分税款为名……

网上和电话交友诈骗。

犯罪嫌疑人利用网络和报纸等刊登个人条件优越的交友信息,吸引事主上当,甜言蜜语的蒙惑事主,后称在来京途中带给事主的礼物……

各类虚假中奖诈骗。

嫌疑人利用网络和电话、短信形式发布中奖信息,诱骗事主上当后让事主缴纳公证费、拍卖费等从而骗取钱财……

网络购物诈骗。

骗子通过一些大型购物网站或使用插件在各大网站中发布货物信息,诱骗事主汇款后骗取钱财或以次充好诈骗……

  随着网络日益普及应用,通过网络购物、找工作、交友甚至找对象,成为人们重要的生活交往方式。不可否认,网络提供的这些服务,使民众工作生活更加便捷。然而,网络本身的虚拟性和监管的高成本等现实问题却客观助长了网络诈骗的出现甚至加剧,为网民们带来巨大损失。
  • 6大防范措施要点 让骗子远离你

    网络诈骗的类型有很多,但是类型不同,预防网络诈骗的措施还是有同一性的,做到以下几点,就能在一定程度上,不让骗子接近你。不要轻信以各种名义要求你先付款的信息,不要轻易把自己的银行卡借给他人,不要轻易把自己的银行卡号告诉他人,尽量避免在网吧等公共场所使用网上电子商务服务。

  • 安全上网谨记这些“要”与“不要”

    不要拨打短信中的陌生电话,以防受骗;不要将资金转入陌生的帐户;不要随意点击陌生链接;不要共用qq、微信的登录账号;不要共用银行卡、邮箱等密码。接到自称公检法人员来电时,要认真核实来电人身份的真假;收到“退税”、“政府补贴”等信息或电话时,要向相关政府部门进行核实;在QQ、微信或短信中收到家人或朋友要求转账汇款的信息时,要通过电话与本人联系确认。

  • 微信新骗局 这四种要多加分辨

    上至七八十岁的老人,下至七八岁的小孩儿,都在通过微信与亲戚朋友联络。但微信朋友圈里鱼龙混杂,各种谣言和骗局层出不穷,很多人抱着“有益无损”的态度频频转发。如此一来,未经核实的消息便在网络中大肆泛滥。专家建议,非权威渠道来源的消息不要轻易转发。尤其是下面四种新出现的诈骗形式,手机用户一定要多加分辨。

  • 安全使用电子邮件 小细节勿疏忽

    使用电子邮件,你一定觉得这很简单,但实际上,你如果忽视一下以下这些问题,依然会给坏人可乘之机。1、不要随意点击不明邮件中的链接、图片、文件;2、使用电子邮件地址作为网站注册的用户名时,应设置与原邮件密码不相同的网站密码;3、适当设置找回密码的提示问题。

  • 小心:你的手机可能正在泄密

    手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必备品,通过手机接入互联网的用户占网民总数的近80%,已超过电脑成为我国网民的第一大上网终端。手机一旦遭受恶意软件、病毒的侵袭,极易泄露个人隐私,损害手机用户经济利益。手机如何防偷窥、防泄密的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遇到可疑人员索要个人重要信息,特别是要求提供银行账号、转账的,一定要提高警惕。

  • 政策补贴“掉馅饼”?当心反被骗

    冒充政府机构的诈骗电话通常以各种补贴为借口,往往在市民刚刚购车购房、生育、办理丧葬事宜之后就接到有针对性的诈骗电话,已出现过生育补贴、丧葬补贴、住房补贴、购车补贴、伤残补贴等多种理由,向受害者索要银行账号并指挥受害者在ATM机上进行操作,之后便迅速转走受害者银行账户中的资金。涉及银行资金交易的陌生电话需提高警惕,谨慎核实对方身份。

· 安全上网25不要

1.不要拨打短信中的陌生电话,以防受骗;

2.不要泄漏个人信息,特别是银行卡信息;

3.不要将资金转入陌生的帐户;

4.不要随意点击陌生链接;

5.不要共用qq、微信的登录账号;

6.不要共用银行卡、邮箱等密码;

7.不要轻信高收益、高回报的投资理财产品;

8.不要轻易接收、打开来历不明的文件;

9.不要在任何网站轻易填写个人信息;

10.不要轻易扫描来历不明的二维码;

· 安全上网25要

1.接到自称公检法人员来电时,要认真核实来电人身份的真假;

2.收到“退税”、“政府补贴”等信息或电话时,要向相关政府部门进行核实;

3.在QQ、微信或短信中收到家人或朋友要求转账汇款的信息时,要见面或通过电话与本人联系确认;

4.注销手机号前,要解除各种账号绑定,清除云端数据,及时删除隐私信息;

5.进入支付页面时,要确认网址前缀是https;

6.进行网络投资前,要认真了解核实投资公司的资质;

7.不再使用的银行卡要及时到银行柜台注销;

8.办理银行卡、信用卡或提升信用额度,要到银行柜台进行办理;

9.网上租房时,要仔细查看有效房产和有效身份证明,在明确租金款项、期限、支付方式后,要求对方提供租金收据,明确转租及违约责任,并落实在合同文字上;

10.手机丢失后,要打电话给银行和第三方支付供应商冻结相关业务;要找手机运营商挂失手机号码并补办;要在电脑上登录支付宝等账号,关闭无线支付业务;要冻结微信账号;要修改银行账号、微信、QQ等密码;